【中銀化工】化工行業周報20250309:國際油價下跌,TDI價格下跌、製冷劑價格上漲
292025-07-05 08:19:53
來源:人大CMF
黃漢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以下觀點整理自黃漢權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99期)上的發言
本文字數:4266字
閱讀時間:9分鍾
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七年再次主持召開最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此次會議在我國經濟攻堅克難、動能轉換與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召開,彰顯了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對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民營企業座談會的重要意義
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不僅會議內容受到廣泛關注,參會人員的構成同樣備受矚目。從參會民營企業家代表來看,會議的組織安排可謂精心且周密。參會人員中既有任正非、王傳福、劉永好等資深企業家,也有梁文峰、王欣欣等新興力量,涵蓋了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等多個領域。這表明中央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對科技創新領域企業的高度認可。此外,馬化騰等平台經濟領域企業家的出席,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反映出中央對平台經濟和平台企業的支持態度。
此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可歸納為三點:第一,這是一次釋放信號、統一認識的動員會。會議統一了各方麵對民營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總書記在會上強調了民營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確釋放了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方針政策一脈相承、一以貫之且與時俱進的信號。總書記在講話中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並再次強調保證各種所有製經濟依法平等獲取生產要素等內容。第二,這是一次增強信心、穩定預期的鼓勁會。當前經濟發展麵臨的困難與挑戰導致部分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預期不穩。民營經濟既是強信心的對象,也是強信心的主體。總書記在會上分析了民營經濟發展麵臨的困難與機遇,指出困難是改革發展和產業轉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暫時的、可克服的,而非整體的、長期的、無解的。同時,他強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和很多新的機遇,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既是對企業家的勉勵,也是對其發展前景的重大判斷,有利於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第三,這是一次提出要求、推動部署的落實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讓民營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對各地區各部門提出了要求,強調要紮紮實實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同時也對民營企業家提出了要求,包括要有報國情懷、深耕主業、守法經營、促進共富等,為未來發展方向和工作提出了明確指引。
此次座談會後,各地區各部門迅速響應,紛紛召開會議或出台政策舉措,積極部署落實總書記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目前,正在形成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社會在行動的良好氛圍。
二、推動全社會形成對民營企業戰略地位的共識
知之欲明,則行之欲篤。要在全社會形成支撐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必須讓全社會形成對民營企業戰略地位的共識。
第一個共識是基於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對其戰略地位的認識。眾所周知,多年前,對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有個形象的概況,即“五六七八九”,在浙江晉江等民營經濟更發達、更具活力的地區,民營經濟占比更高。此外,還有一些數據也可以充分反映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從外貿來看,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全國比重已超50%;從投資來看,民營投資占整體投資的比重已超半壁江山;從創新來看,2019年以來新設民營企業在各類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占比均在90%以上,表明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發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民營企業占比達90.2%,高技術服務業民營企業占比達93.3%;在“四新”經濟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3.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4.6%。
當前,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貢獻了全社會約65%的發明專利、70%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92%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尤其在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新質生產力方麵,民營企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無疑是科技創新的主導力量。通過清晰呈現這些數據和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貢獻,能夠進一步深化社會各界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認識。
第二個共識是圍繞民營經濟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重大成就與廣闊發展前景,進一步深化對民營企業戰略地位的認識。民營經濟在穩增長、促創新、擴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通過科技創新不斷邁向價值鏈高端。同時,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文化自信、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麵也實現了重大突破。在人工智能領域,DeepSeek於春節前發布後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在文化領域,《哪吒2》票房突破140億元,躋身全球票房前七。這些現象級新產品的湧現,充分展現了民營經濟蓬勃的發展活力。
第三個共識是加強民營經濟的綜合性宣傳,引導和深化對民營企業戰略地位的認識。一方麵,應對網絡上有關民營經濟的負麵言論進行批判和鬥爭,正本清源,引導社會消除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認識誤區,從而實現對民營企業客觀準確的認知。同時,支持理論界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研究。當前,應深入探討民營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生力軍作用、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性作用,以及從長期視角分析民營經濟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作用和重大意義,使社會對民營企業未來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
三、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對於民營企業發展麵臨的困難和問題,總書記在講話中基本都講到了。我僅就部分具體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在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方麵,民營企業仍然麵臨一些障礙。一方麵,行政性壟斷現象依然存在,公平競爭政策在部分地方落實過程中仍不到位,一些歧視性市場準入、要素配置和優惠政策,對民營企業形成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麵,市場中的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以及惡性競爭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營商環境建設仍然需要久久為功。在政策落實層麵,部分政策在基層執行時打折扣,甚至出現變通執行的情況。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中存在“新官不理舊賬”、隨意違約毀約的現象。近年來的調研發現,地方政府拖欠賬款在民營企業應收賬款中占比過高。在行政執法方麵,部分地區對民營企業采取“一刀切”的簡單粗暴方式,甚至將少數企業的違法行為“擴大化”處理,亂攤派、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四亂”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近兩年,隨著地方財政增收壓力增大,趨利性執法明顯抬頭,甚至出現“遠洋捕撈”式執法,挫傷了民營企業的信心。
三是民營投資增速需要持續提振。近年來,民營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不斷下降,甚至在去年出現了負增長。民營企業投資占社會投資的比重較大,是投資增長的重要穩定器。當前,內需不足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而內需不僅包括消費,也包括投資,投資增長放緩會對內需產生較大影響。鑒於此,提振民營企業投資顯得尤為重要。民營經濟的投資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征,其投資決策主要基於市場需求和盈利預期。因此,要圍繞擴大市場需求、提高盈利水平,激發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和活力。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包括發展環境的變化、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加以解決。
四、加快構建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製
一是加快立法進程。法治是最佳的營商環境,公開、透明和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對民營企業至關重要,甚至比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更具重要。應加快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法律實施的工作方案,從法律上為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提供“護身符”,給民營企業吃上定心丸,穩定民營企業家預期,增強其發展信心。
二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部署,尤其是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民營企業大多處於競爭性領域,它們需要公平競爭的環境。然而,當前要素市場化改革尚未完全到位,這直接影響了民營企業依法平等獲取生產要素的能力。在要素尚未完全實現市場化配置的情況下,民營企業難以獲得公平的發展機會,必須加快推進相關改革。此外,要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計民生、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三個集中”。對於其他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領域,按照“非禁即入”原則放手讓民營企業參與,給予民營經濟更多發展空間。
三是建立與民營企業更加良性互動的溝通機製。當前,許多民營企業對政府政策和意圖的理解不夠準確和透徹。然而,政策出台的目標是讓包括企業在內的各方麵了解政府意圖,這樣企業才能與政府形成合力,實現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圖。因此,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至關重要。例如,各部門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意見的做法值得肯定,應將其常態化、長效化地堅持下去。通過分門別類地聽取不同類型企業的訴求,梳理其共性與個性問題,並逐一解決,有效破除民營經濟發展的卡點和堵點,從而更好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
四是分類施策打好政策組合拳。民營企業所麵臨的問題複雜多樣,不同類型民營企業麵臨的問題各異,因此政策需精準分類,在逐一梳理問題的基礎上,找準靶向,有效解決。
五是持續推動經濟合理增長。水漲船高,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經濟增長速度若不能保持在合理水平,總供給與總需求循環不暢,民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體係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受到影響。當前,內需不足是製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這使得部分民營企業產品銷售困難和預期不穩。因此,必須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保持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尤其要在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方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落實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計劃,有效增加總需求。隻有這樣,民營企業才能有更多盈利空間,投資創業和發展信心才能得到增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係的,請於上述內容發布後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