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貿首之仇網
“俺家的院牆被扒了,這不是成心砢磣人嗎?”河南周口市淮陽區鄭集鄉七裏廟村村民老張怒氣衝衝來到村警務室,拉起“村兒警”趙建強就走。
趙建強是七裏廟村警務室專職輔警——“村兒警”,忙活的事就是調解村裏的矛盾糾紛。老張的煩正是他要解的難。
安撫、傾聽、登記、調解、和解,早9點忙到晚12點。摸黑兒往家趕,路邊小店都關了,趙建強隻好給自己泡了碗麵,安撫早已饑腸轆轆的胃。“宅基地糾紛大意不得,這事可大可小,是好多惡性刑事案件之源。”趙建強說。
延伸警務觸角,推行“一村一輔警”
淮陽區前身是淮陽縣,是典型的農業大區,人口多、警力少,治安狀況複雜。如何將大量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為下好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先手棋”,2021年起,淮陽區全麵推行“一村一輔警”製度:在每個村建立高標準警務室,安排一名輔警駐村,吃住都在村裏。“過去村民發生口角,等警察趕來至少要20分鍾。如今,輔警5分鍾就可以到家裏來。”王店鄉朱莊行政村梁愛華高興地說。
“村兒警”反應如此迅速,處理如此嫻熟,秘訣何在?
“村兒警”招錄,除了政治素質和年齡學曆等要求,還有一條硬杠杠——必須紮根本村,專職專業。“一是達到人熟、地熟、情況熟,堵住農村治安防控盲點;二是24小時在崗,及時化解糾紛類等非警務警情,節約了警力資源。隻有情況熟、防控早,才能反應快、兜住底。”淮陽區副區長、公安局局長王乾輝一語道破。
怎麽把專職輔警變成矛盾防控一線的“戰鬥堡壘”?這既需要“繡花功”,又必須找準“落針點”。淮陽區積極開展“五星警務室”爭創活動,將評選上“五星警務室”作為專職輔警轉為正式民警的優先條件之一,讓專職輔警在政治上有待遇、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激勵;建立“紅、黃、藍”三級評估製度,分級超前調處化解,實現由坐等信息、被動處置向“主動”發現、“先期”處置轉變。
“盡管如此,要守護淮陽區1334.56平方公裏的轄區,服務150萬人,警力明顯不足,還得靠民力補,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王乾輝說。
為突破瓶頸,完善重大矛盾糾紛預防體係,淮陽區推動網格深度融合機製:由區公安局聘請全區疫情防控484名網格長、6415名網格員兼任治安信息員,按照“1 1 N”模式,即1名社區民警、1名專職輔警、N名疫情防控網格員,建立起“民警包片、輔警包村、網格員包點”的三級管理模式。
成效如何?來看一組數據:截至目前,淮陽全區共排查化解重大典型矛盾糾紛510起,化解率100%。因矛盾糾紛引起的治安、刑事發案率分別同比下降45.6%、36.8%,150萬人口大區實現命案零發生,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同比下降88.2%。
織牢立體防控網,屯警街麵、動中備勤
“110嗎?太昊陵景區附近發生一起鬥毆案件。”端午節後淩晨,市民撥打110電話,不到3分鍾,正在街麵巡邏的特警迅速出現在現場進行處置,及時消除了有可能引發惡劣後果的治安隱患。
這支快速反應的隊伍,是淮陽重大街麵犯罪預防體係的另一項創新舉措。太昊陵每年遊客300餘萬人,最高單日遊客人數80餘萬,人流量大,治安、交通等形勢複雜。
為緩解基層派出所壓力,淮陽區按照6名交警、12名特警、4名派出所民警的標準,同步整合交警、特警、派出所民警職能,實現三警融合。全天候開展群防群治防控巡邏、參與交通管理、先期處置涉旅警情、快速處置突發事件,有效解決了接處警程序過多、流程過長、延誤時機等問題,近80%警情能夠當場處結,處警時間從此前的平均15分鍾左右縮短至5分鍾左右。
“在過去,一個案件還沒結束,又接到新的警情,民警隻好放下手頭的活兒趕往現場。我們連續出警,身心俱疲,等待的群眾也是一肚子怨言。”太昊陵廣場警務室負責人說,如今人員多、處警快,處理人數較多的突發事件和案件時,更加高效。
目前,淮陽區在縣城和中心鎮合理劃分網格巡區,按照“一個網格一個街麵警務工作站、一輛出警處突車”的要求,合理布設街麵警務站,24小時屯警街麵,實現動中備勤。
“現在,每隔半小時民警就從店門口過一趟,其實在城區的繁華街道、學校這些人比較多的地方,隨時隨地可以見到民警還有巡邏車,這讓我們感到十分安全。真的有什麽事,警察就在身邊,出警肯定快。”弦歌路“張記”老燴麵館老板張其鋒說。
“社會治理水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保持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必須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淮陽區委書記張建黨說。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