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在哪個省份;平遙古城位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平遙古城在哪個省,以及平遙古城在哪個省份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平遙古城在哪個省
- 平遙古城位於
- 平遙古城屬於哪個省?
- 平遙古城在哪個城市
-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什麽省
- 平遙古城位於哪個省?
Q1:平遙古城在哪個省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山西省的晉中市平遙縣。平遙古城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橫豎交織,街巷排列有致。市樓位於城市中央,明清街位於南北中軸線上。
古城建築分為兩部分:城隍廟居左,縣衙居右,文廟居左,關帝廟居右。道教清虛觀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遙也被稱作“龜城”,南門是頭,北門是尾,東西四座城門為四條腿,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仿佛龜背上的花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八卦。
它反映了平遙人經受苦難,渴望和平的樸素本質,人們希望在城牆的護衛下,這裏是一個遠離戰亂的世外桃源。
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曆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Q2:平遙古城位於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內。
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曆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占地26000餘平方米。
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縣衙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縣衙 古衙之最”。
Q3:平遙古城屬於哪個省?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
Q4:平遙古城在哪個城市
平遙古城在山西省晉中市。
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迄今為止,平遙古城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我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
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
Q5: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什麽省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
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始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
平遙舊稱“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製”以來,一直是縣治所在地。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
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麵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麵積約2.25平方公裏的平遙縣城分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Q6:平遙古城位於哪個省?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平遙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
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1997年12月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舊稱“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製”以來,一直是縣治所在地。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麵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麵積約2.25平方公裏的平遙縣城分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麵、市樓保留明清形製;城牆以外稱新城。
平遙城牆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曆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
平遙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橫豎交織,街巷排列有致。市樓位於城市中央,明清街位於南北中軸線上。
古城建築分為兩部分:城隍廟居左,縣衙居右,文廟居左,關帝廟居右。道教清虛觀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遙也被稱作“龜城”,南門是頭,北門是尾,東西四座城門為四條腿,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仿佛龜背上的花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八卦。
它反映了平遙人經受苦難,渴望和平的樸素本質,人們希望在城牆的護衛下,這裏是一個遠離戰亂的世外桃源。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平遙古城建於14世紀,是現今保存完整的漢民族城市的傑出範例。其城鎮布局集中反映了五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建築風格和城市規劃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裏與銀行業有關的建築格外雄偉,因為19至20世紀初期平遙是整個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擴展資料:
曆史
平遙是清朝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春秋時期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朝置平陶縣,漢朝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名為平遙。
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隨後建立的票號有二十多家。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因有六道城門,南北門為龜首尾,東西四門象征四足。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製分布。城內設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和72條小巷。
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城東有城隍廟,城西有平遙縣署,城左立文廟、城右立武廟,東道觀西佛寺,對稱布局;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曆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72座敵樓、3000哚口。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曆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
平遙古城的街道對外開放,不需要門票。但參觀古城內的一些景點如平遙文廟,平遙縣署,平遙城牆,日升昌票號,中國鏢局博物館,平遙古民居博物館等,則需要購買通票才可以參觀。平遙古城內旅店,餐館,商鋪鱗次。旅店全是民居式,商鋪多售賣平遙特產冠雲牛肉、推光漆器、繡花鞋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平遙古城
關於平遙古城在哪個省和平遙古城在哪個省份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平遙古城在哪個省的詳細內容...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