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靠岸固定的東西叫什麽 船底怎樣設計才穩定
海水連船之謎。 100 多年前,在大西洋西北洋麵上,有一艘漁船正在進行捕撈作業,漁船把網撒到海裏,便拖著漁網前進。
突然船速明顯降低,仿佛從沙灘上奔向大海人一下水就走不動似。船員們大吃一驚,腦海裏立刻閃現出一係列海怪傳說,莫非自己船被海怪攫住?恐怖感立刻籠罩全船,船長命令全速前進。可是任憑機器怎吼,螺旋槳怎轉,這船卻一步也不能移動。
會不會是漁網拖住什東西?船長下令收網,船員們拚命地往上拉漁網,可是越拉大家越害怕,從來都是撒開漁網,今天卻被卷成長長一縷,仿佛有一隻巨手扯著漁網要把漁船拖向可怕深淵。汽網。船長膽怯地下令,船員們操起斧頭三下兩下就把漁網砍斷。
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漁船仿佛被粘性無窮膠水粘住,一點也動彈不。船員們驚恐萬狀,有祈禱上帝保佑,有哀求海怪寬恕。
正當船員們絕望時候,突然有人發現漁船開始動彈,起先是慢慢移動,接著越來越快,終於脫離這個令人恐怖地方。漁船返港,船員們向親人訴說著這次奇遇,可船為什會被海水粘住,他們除解釋是海怪作祟外,誰也說不清到底是怎回事。無獨有偶,海水瞻船事也被挪威著名探險家南森遇到。
自小就立誌做一個北極探險者南森,為證實北冰洋裏有一條像西海流經過北極,再流到格林蘭島東岸,不顧親人勸阻,設計製造一條沒有龍骨、沒有機器漂流船。這條船好像切成兩半椰子殼,船壁間後,船頭上伸出一根又粗又硬長角。南森給船命名為弗雷姆號,翻譯成中文就是前進號。
1893 年 6 月 19 日,南森乘船從奧斯陸港出發,向北極方向駛去。 8 月 29 日,當船行駛到俄國喀拉海泰梅爾半島沿岸時,突然走不動,船被海水粘住,頓時船上一片混亂,有船員在絕望呻吟,有在祈禱死水。
死亡之水,我們就要葬身在這裏。上帝,救我們。畢竟是探險家,南森卻沒有一絲驚慌表情。
他環視海麵,隻見四周鳳屏浪靜,離岸,但也很遠,不是擱淺,也沒有觸礁。那問題出在裏?南森想可能就是碰上傳說中死水。
他認真測量不同深度海水,記錄下觀測結果。船員們對南森行動不解。有人問隊長,你在海水裏測半天,這到底是怎回事?海水裏有海怪?南森回答道,不是海怪作祟,這死水奧秘總有一天會弄明白。
不一會兒,海上刮起風,弗雷姆號豐滿翻張,又開始移動,船員們歡雀躍,慶幸自己死裏逃生。此時南深仍在琢磨著,他發現當船停在死水區不能挪動一步時,那裏海水是分層,靠近海麵是一層不深淡水,下麵才是鹹鹹海水。
他想,船被海水粘住原因可能在此。南森在寒冷北極海洋中漂流三年零兩個月,終於弄清北冰洋中心區冰層和極地冷水,下麵確實有大西洋流來一條海流。
同時它還總結浮冰規律。 1896 年 8 月 15 日,南森經曆千辛萬苦之後,中車回到挪威,他沒有陶醉在一片恭維聲中,而是請來海洋學家埃克曼,共同探索死水奧秘,終於弄清其中道理。原來海水密度各處不同。
一般說來,溫度高海水密度小,而溫度低低海水密度大。鹽度低海水密度小,而鹽度高海水密度大。如果一個海域裏有兩種密度海水同時存在,那密度小海水就會集聚在密度大海水上麵,使海水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形成一個屏障,叫密度月層。
這密度月層有厚達幾米。這種穩定密度月層可以把海水分成兩種水團,分別位於月層上下,並以月層作為界麵。
如果有某種外力如月亮、太陽癮潮力、風海流摩擦力等作用,在界麵上,界麵就會產生波浪。這種波浪處於海麵以下,人肉眼完全看不見,因此稱之為內波。
在海岸附近、江河入海口處常常形成衝淡水,鹽度和密度顯著降低。它們下麵如果是密度大、鹽度高海水,水就會形成密度躍層。夏季寒冷地區,海上浮冰融化,寒岩低水層浮動在高鹽高密度海水之上時,也會形成密度躍層。
南森遇到就是後一種情況。一旦上層水厚度等於船隻吃水深度時,如果船航速比較低,船螺旋槳攪動就會在密度躍層上產生內波。
內波運動方向同傳航行方向相反,內波阻力就會迅速增加,船速就會減低下來。船就像被海水粘住似,寸步難行。
當年南森弗雷姆號被粘住時,船速就由 4.5 截突然降低到一截。後來世風推力超過內波粘力,才使南森船脫險。